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江理>>正文
《中国科技网》:稀土如何走向蔚蓝
日期:2023年10月27日 19:19  点击次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稀土与海洋如何奇妙融合?

答案是:海工钢。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深水、浪涌、低温等多重复杂而苛刻的服役条件也对工程用钢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

日前,由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板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板并产业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工钢的国产化率只有不到40%——高强韧性、大热量焊接、耐腐蚀、大厚度等高难度特性,导致国内对海工钢的运用依赖进口,随时可能面临窘境。

在科研团队看来,建设“钢铁强国”,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等不来。“为此,新钢集团联合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国内钢企,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等系统研究,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性能海工钢并产业化。”新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帅勇介绍,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板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主要攻破了两个技术,一是“连铸+轧制”流程制造特厚海工钢板工艺技术取得新突破。解决了特厚板坯容易出现中心疏松偏析和表面裂纹等质量缺陷难题,研制出EH690钢板船级社认证厚度达到115mm。二是集成创新海工钢板制造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了“高效精炼(LF+RH)+连铸坯大压下+高温低速大压下耦合轧制+新介质亚温热处理”流程工艺集成技术,研发钢坯轧制温度、速度、压下量多场耦合轧制新技术,系统优化淬火介质、回火温度等热处理工艺。

据悉,该产品通过国际十大船级社认证,不仅在国内成功替代了原先进口的高性能海工钢,更进一步畅销海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海工钢绿色高效制造关键技术集成。

“在接触了海工钢的设计与研发后,团队逐渐发现,我国在海工钢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技术空白。”向海洋用钢材料领域深处探索的“种子”在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教授赖朝彬心中萌发,“空白意味着未知,也意味着有更多可能。”

试制过程中,赖朝彬带领攻关团队通过现场指导以及线上指导,解决了韧性、焊接、耐腐蚀、厚度等一系列现场难题,使“海工钢”项目成功“走出”实验室,实现从理论到中试生产的无缝衔接。

10月25日,记者采访获悉,该高性能海工钢的最大创新点,莫过于借助新钢丰富的技术储备,成功在钢种冶炼中添加了稀土氧化物。

“此举在解决高强韧性特厚规格板心部质量均质化这一世界难题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了海工钢最关键的抗低温冲击性能指标。”帅勇介绍,这一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产生11件授权发明专利,起草国家标准7项,显著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更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相关产品用于世界最先进深海一号平台、北极亚马尔等国内外十多个重大工程,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开发-60℃极地专用海洋平台用钢及高强度级别的耐海水腐蚀钢。

(受访者供图)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10/a89dcead5de54dd3a65ea83cbd472a1f.shtml



上一条:《江西新闻》:江西理工大学火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条:《江西新闻》:瞄准一流,勇攀新高!透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